从“县域实践”看未成年人心理防线攻坚实录:如何守护少年的你?
发布时间:2025-08-20 16:56:24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平阴探索
从“被动灭火”转向“主动筑堤”
“如果更多家长像苏树云一样早介入,孩子的心理危机就能被早发现、早干预。”平阴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睡眠中心)主要负责人杜延喆强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从被动应对危机转向主动构筑防线,已刻不容缓。
记者在连续多日的采访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研学基地的沙盘上还留有孩子们摆放的“心理阵地”,睡眠治疗室的生物反馈仪旁边还存着体验者的最新体验报告。这些场景背后,是平阴县“两校三中心三基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两学校”(济南市东阿学校、济南市保宁学校)收束行为偏差少年;“三中心”(心理研学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社工服务中心)铺开干预前哨;“三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创新劳动实践形式,熔断恶性循环链。平阴县推出的“文化学习+劳动实践+心理辅导”三位一体矫治模式,治理成效初显。2025年1月至7月,全县查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2.86%,涉案人数同比下降50%。
济南突围
从“100%覆盖”到“专业突围”
“心理量表塞进书包就成了废纸,怎么让家长重视?”“孩子不开口倾诉,如何接住沉默的呼救?”在济南心理健康工作一线,这样的挑战直指痛点。学业重压、亲子关系紧张、社交障碍与自我认同模糊交织,构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核心症结。更深层痛点在于多重缺失:家庭中情感沟通渠道阻塞,父母面对孩子心理异样茫然无措;病耻感将无数亟须帮助的孩子阻隔于援助体系之外。
面对困局,济南市正推动关键转型:早在2021年,济南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济南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系统架构的“两支队伍”和“三个平台”也在持续发挥作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100%配齐,常态化开展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组织专家“一对一”援助重点关注学生……经过各方努力运行后,济南于2023年将重心从“铺开覆盖”转向“提升专业力”。全市骨干教师接受进阶培训,强化识别与干预抑郁、焦虑的能力;同时,推动城区优质校“带教下乡”,帮扶提升乡村学校心理工作实效。
全国攻坚
多元协同的共援举措
在此次为期三天的心理学科技创新与服务国家学术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平阴,共同研讨心理学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策略。
“家庭的良性互动可以塑造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感,形成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心理自我。”“当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就诊。”不少专家达成共识,深入剖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时代根源,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家庭,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赋能;学校,从形式化配置到量质并举;社区,从末端干预到前端预防,共同落实多元协同的共援举措。
记者在采访返程途中看到一所乡村学校宣传墙的文字:“孩子,别把‘心理伤口’藏进校服袖口”。
致力于乡村教育27年的教师张建华在他的“乡村教育”相关文章中发声:让每个孩子找回“被看见”的尊严,或许是守护网的终极绳结。(舜网)
困在思维牢笼? "三管齐下"破解强迫症的生存指南2025-08-21
心理中国论坛 | 顺应自然,因性而为:向道家学习缓解焦虑的智慧2025-08-21
从“县域实践”看未成年人心理防线攻坚实录:如何守护少年的你?2025-08-20
日媒:民调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愤怒人群数量显著增加2025-08-20
心理专家:“四步法”教你摆脱情绪内耗2025-08-20
心理话题 | 解密梦境:大脑自带的心理疗愈程序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