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缺乏父母关怀及亲子沟通 抑郁风险更高

发布时间:2025-05-27 16:03:32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网心理中国5月27日讯 (记者 苏向东)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日前正式公布。报告显示,有留守经历、缺乏父母关怀及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疏远、同学关系不佳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抑郁、焦虑风险;而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的学生中有更高的比例不想上学,学业韧性更差,学习效能感更弱。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近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密切亲子关系、加强有效亲子沟通。同时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切实地落实。

家庭支持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更低

受父母严重忽视的青少年中,抑郁风险比例高达40.1%

近两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问题叠加,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针对家庭和学校两大关键因素,对5万余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支持高、亲子交流频繁的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更低。


数据表明,受母亲情感忽视程度高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风险的比例高达40.1%,焦虑比例也升至23.1%。而母亲情感忽视程度低的青少年中抑郁风险比例为8.2%、焦虑风险比例为5.8%,父亲忽视的结果与此接近。此外,亲子间“进行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的频率越频繁,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风险越低,如在“经常”沟通这组,总体存在抑郁风险的比例为6.7%,抑郁高风险占比为1.3%,焦虑风险比例为5.0%;而当父母从来不就心理健康内容与青少年沟通时,青少年中46.2%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风险,约18%属于抑郁高风险,近1/3有焦虑风险。

此外调查显示,留守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风险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在父母均外出的青少年中有29.2%存在抑郁风险,只有母亲外出或只有父亲外出两个群体中的抑郁风险的比例也分别达到28.3%和27.1%,高出非留守青少年十余个百分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习表现密切相关

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超四成“经常不想上学”

心理健康状况好,青少年表现出的学习问题更少。

数据显示,在无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经常或每天不想上学的不到5%。存在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超过四成“经常”或“每天”有“不想上学”的想法。

无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仅有4%存在“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的问题,约3.5%会考试作弊。而在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作业和作弊问题分别升至17.1%和14.0%。

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努力、有更强的内部学习动机;而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的学生学业韧性更差,学习效能感更弱。

调查显示,无抑郁或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八成以上都同意自己学习的目的是真正学会更多东西,而在有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下降至54.1%。

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健康不佳的青少年对自己努力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更加不确定,无抑郁风险和无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超过八成同意“只要我努力,就能学会各种学习内容”,而在抑郁高风险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下降到55.2%。(完)

专题:最新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网址:http://psy.china.com.cn/node_1016615.htm

中国网心理中国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