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 | 无条件的爱是父母最珍贵的礼物
发布时间:2024-08-14 11:09:5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刘诗薇前段时间,《我的阿勒泰》热播,很多人被这段戳中:女主问妈妈“我还是有用的对不对”,她说:“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把有用放在第一位,但有用没用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吗?如果孩子没用,就不是我们的孩子了吗?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否有条件?
1
案例一:
“学习好”是否才是“有价值”
小武是预备班的一名男生,最近一次数学测验,他考得不是很理想,很难过地来找老师。
他说自己这次考试这么差,真是太不应该了。如果学习不好,以后就很难考上高中,如果高中都考不上,那就基本不会有什么未来。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还这么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但是自己却学习不好,那一定会让他们失望,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付出没什么意义。想到这些,感觉自己真的是很差劲。说着,他非常难过地掩面痛哭。
【把脉】
孩子的一番心里话,让人触动和感慨。或许在他看来,学业方面没有做好,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人的差劲,甚至没有价值。而这样的想法或状态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学业压力,容易让他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导致整个人的状态或者精神的崩塌。
是不是只有学业好才代表着优秀、成功,甚至还意味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可是不少孩子内心却将“学习好”与“有价值”之间建立了简单直接的联系,这些认知误区可能反映出家长等群体存在偏颇、不适切的教育引导行为。
【支招】
在学生时代,孩子的学习确实在他的生活内容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学习必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学习能力强也绝不意味着一个人就是优秀或成功的。孩子的信念与家长的家庭教育引导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长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认同“学习好才代表着有价值”这样的观念,检视自己的教育言语或行为是不是容易让孩子误以为家长有类似的观念。
比如家长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随意说出的一些批评话语,如“你怎么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好”“你学习不好还有什么用”“我这么辛苦为你,你却学成这样,自己不觉得丢脸吗”“你要是学习不好,人家都不愿意和你玩”“学习都不好,以后还能有什么出路”……这些话语很有可能让孩子认为“只有学习好,才代表着有价值”,而这样的观念不仅会让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成绩暂时不理想时,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无意义和无价值感。
2
案例二:
“听话”是否才意味着“有用”
小城从小到大都比较懂事、比较乖,爸爸妈妈说的话他都比较顺从。可是最近他却和父母发生了几次不愉快。一次是因为周末安排,妈妈希望他可以陪爸爸妈妈去看望奶奶,他说之前已经和同学约好打球了,而且上周已经去看望过奶奶了,当时父母也说过下周不过去的,父母不能出尔反尔,他更不能和同学失约。另外一次是因为手机使用,他认为周末自己自由玩手机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说到情绪激动之处,他嗓门变得很大。
妈妈看他这样,也一下子火了:“大人辛辛苦苦养你、照顾你,我们不指望你养老,可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和我说话?现在是长大了翅膀硬了吗?如果我们养你就是让你来给我们摆脸色、耍脾气,那我们以后就不管你了!”听到这里,小城一下子懵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把脉】
父母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走好人生路,因此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也很重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尊敬和听从。但是现代社会更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鼓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多地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顺从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强迫或者恐吓。父母绝不可以让孩子误以为他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来,或者没有完全听从父母的话,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另外,孩子想要或者有力量表达自己的独特主张,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积极意义的。
【支招】
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开放、真诚的双向沟通渠道,孩子可以放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父母也要以尊重、诚恳的态度进行倾听与沟通。其次,有关规则一般设定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让他们参与其中,如此孩子才更愿意遵循规则。再次,父母在执行规则时要注意保持一致,当孩子行为表现良好时,要及时给予积极强化,当孩子的行为需要调整或改善时,家长要耐心地给予教育引导,而不是一味批评惩罚。
3
案例三:
“爱”是否一定“有条件”
妙妙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经常会问一些有趣而奇怪的问题。有一次,她问妈妈:“你觉得我有什么优点或者缺点吗?”妈妈鼓励她说:“妙妙很棒,有很多优点,很善良懂事,而且做事情很认真,性格很不错啊,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呀!”她接着又追问:“那我有什么缺点吗?”妈妈说:“人无完人嘛,妈妈希望妙妙做事情可以再快点,比如回家后可以早点做作业,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保持更专注的状态,另外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可以更主动点。”妙妙又接着问:“那你说小朋友们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有这些优点?当他们发现我有这么多缺点时,他们还会喜欢我吗?我以后也可能会做错事情,那妈妈还会爱我吗?”
【把脉】
在理想的情况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尤其是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被认为也被期待为是无条件的,不因为孩子的表现、成绩或服从程度而有所改变。这种爱是纯粹的,只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和成长,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或社会的要求。
可以说,父母无条件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可以为孩子提供稳定、安全的支持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能更好地发展孩子自己的情绪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他的内在成长动机和个体独立性。
【支招】
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在不自觉中将对孩子的期望与无条件的爱混淆。以下具体的做法,父母不妨可以试试看:
首先是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试着全然地接受孩子的气质类型、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即使这些特点可能与你的期望不符。其次,倾听和理解,尊重并支持孩子的独立性,陪伴他对自己进行探索,不断澄清自己的发展目标,鼓励他成为他想要成为的自己。另外,当孩子犯错或者行为不符合规则、父母期待时,可以更多地包容和理解,给他提供支持和鼓励,陪伴他一起寻找解决之道。最后,鼓励并肯定他的自我表达,尊重理解他的自我选择,当孩子努力时,不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认可他们的努力与独特性。(东方教育时报·家庭教育周刊 静安心理中心 刘诗薇)
剧说心理|告别他人认可,远离“情感勒索”2024-08-15
心理百科丨做完这12件事,焦虑突然就少了2024-08-15
听古典音乐治疗抑郁症?中国科学家探索音乐疗法新应用2024-08-15
大咖揭秘|催眠、催眠术与催眠治疗2024-08-15
心理研究 | 浙大一院团队发现食欲素调控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2024-08-14
心理问答|很难进入亲密关系 心理医生为你答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