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儿科医院情绪管理门诊:家庭的支持系统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4-05-06 13:59:5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李晨琰“医生,孩子总是开心不起来,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孩子情绪不稳定,总爱发脾气,有时就像个‘炸药桶’一点就爆”;“孩子爱钻牛角尖,遇到一点挫折就自责,总是哭哭啼啼”……今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精神心理科首开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门诊,一经推出便一号难求。
是谁扭动了孩子们情绪的阀门?少年们的烦心事莫非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门诊间探访时,医生们努力通过问诊,探寻孩子不快乐的深层次原因。
有些孩子情绪不对劲,并非青春期叛逆
“医生,我的孩子现在一句批评也听不得,动不动就和我们吵架。”拉着12岁的小轩走进诊室时,妈妈的脸上写满愁容。
自从念初一开始,小轩就不爱上学了,整天抱着手机。家长只要说一句,她便会立刻发脾气,开启“战斗”模式。就在最近,妈妈意外发现,小轩已有自残倾向,于是带着她特地从哈尔滨赶到上海就医。“医生,有没有办法帮我管管这孩子的情绪?”小轩妈妈问道。
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锦华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诊疗数十年,这个问题,他被家长们问了不知道多少次!
而现实情况是,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十分突出。在尚未开出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门诊前,儿科医院精神心理科的门诊上,接诊患儿中,已有近四分之一存在情绪问题,严重者甚至发展至情绪障碍和情感障碍,如分离性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社交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双相障碍等。
医院此次之所以推出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门诊,就是希望将一部分有情绪问题、管理困难的患儿集中起来,聚焦分析,学习同行经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诊疗意见和心理干预。而从目前的就诊数据看,大部分患儿的年龄段集中在11岁至16岁,他们常被人称为“青春期的孩子”。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情绪不对劲,只是青春期叛逆,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孙锦华强调说。
不少家长错过了孩子的“求助”信号
在问诊时,孙锦华试图通过一次次耐心的询问,找到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症结。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生态系统论”。孩子的成长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层层嵌套,小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然后扩展至社区等平时的场所,更大的环境则包括社会风气、网络环境以及价值观等等。
每一层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被称为“温暖的港湾”的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有研究发现,在造成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占比30%左右。
“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抓手,家庭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很多家长没有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能力。”孙锦华说得很直白,很多时候,家长会错过甚至无视孩子的“求助”信号。
9岁女孩小苗最初是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出现学习困难找到孙锦华的,可经过初诊,医生确认,孩子的情绪问题更严重。
原来,小苗1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此后她就一直没见过爸爸,“我想和妈妈聊天,说说我的心事,可妈妈总是玩手机,不理我。”
“我忙呀,不赚钱怎么养你呢?”听到孩子的指责,这名母亲下意识地反驳。
家长冷落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共情能力,无法给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感支持;甚至有时候,当孩子向家长倾诉在学校受到同学欺凌时,父母依旧无动于衷……在许多家庭,诸如此类的“情感虐待”,不仅不易被察觉,且父母也不认为这是多大的事。
有时,孙锦华会很心疼那些来看病的孩子。他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求着妈妈带她看病,可家长却只当是孩子为了逃避学习而找的借口。连在诊室中,这名母亲还在不停讽刺她的女儿。十五六岁的女孩很是敏感,情绪一下子崩溃了……孙锦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没有家庭的支持,孩子的治疗推进会很困难。”孙锦华说,家长往往会因为孩子不上学来看病,却绝不会因为孩子不开心来就诊。甚至有家长直接在门诊上提出要求,“一个月内,解决情绪问题,让孩子安心上学。”
“对于情绪类疾病,我们有许多治疗策略,效果很好,但治疗后孩子仍要回归家庭。家长要明白一点,有时候他们自己才是孩子的药。”孙锦华说。
家庭的支持系统是否运转,对孩子的治疗至关重要
孙锦华也遇到过个别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这也是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门诊推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将情绪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关口进一步前移。“当孩子出现情绪症状尚未达到疾病范畴时,家长就该意识到,要找专业的机构做评估、开展有效干预。”
正如不少医生所言,家庭的支持系统是否开始运转,对孩子的治疗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小易又来复诊了。孙锦华对他很熟悉,犹记得初诊时,小易表现出明显的抑郁与焦虑情绪。问题的症结在于,小易的妈妈出现产后抑郁,而其他家庭成员却无视了妈妈的情感需求。小易感受到了妈妈的不良情绪,便也一直陷入低落的情绪无法自拔。
初诊后,孙锦华开出了“家庭治疗”的处方,可小易却不愿配合。“孩子不愿意,我们先来。”家庭是一个系统,父母先做出改变,孩子会有感受。一段时间后,小易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治疗室中。“爸爸妈妈对我很重视,我现在情绪好多了。”
但也有一些家庭,家庭成员即使在门诊里也能吵起来。比如,有对夫妻就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表现出嫌弃与推诿,这也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长大。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父母加诸的期望也越来越多,有时还会发现,孩子离自己理想中的模样相距甚远。”孙锦华希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家长们自己先“慢”下来,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要给孩子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有效倾听,给予孩子理解、认可和帮助,至少,要让家庭成为孩子抵挡外界风暴的港湾。”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文汇报 作者 李晨琰 图 王炬亮)
心理聊吧|当代年轻人,垮还是不垮?2024-05-10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陕西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印发2024-05-10
新疆兵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2024-05-10
大咖谈“心疗” | 亲子回应方式的谬错与正解2024-05-10
情绪与压力管理|对自己忠诚,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2024-05-09
上海公益力量赴滇开展心理支教 倡导班主任当“心理哨兵”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