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议社会心理服务的创新路径 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
发布时间:2025-08-09 01:25:4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8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深圳开幕。图为大会现场 摄影 中国网心理中国 记者苏向东
中国网心理中国8月8日讯 (记者苏向东)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8日在深圳开幕。大会以“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心理服务的文化归根与范式突围”为主题,邀请心理学界、教育界、文史界及社会服务实践者同聚一堂,共议中国社会心理服务范式的本土化根基与创新路径。
大会为期3天,将开展近百场专家报告、圆桌对话、工作坊等系列活动,探讨社会心理服务的范式革新,打破“非此即彼”的割裂性思维桎梏,推动中国社会心理服务走向更具包容性与整合性的“第三路径”,书写心理服务的中国答卷。
8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深圳开幕。图为赵东花致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指出,“心安”的起点始终是每个家庭的温馨港湾。本届大会主题回应了社会心理服务的范式重构,引发了关于如何扎根中华文化土壤,融合传统家庭教育智慧与现代心理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家庭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深刻思考。针对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赵东花提出三点意见:以文化为魂筑牢家庭心理根基;注重需求导向加强学术研究与科普;加强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培养双师型人才、搭建联动平台。
图为李连宁致辞
“当前社会转型期,公众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健康关乎社会稳定,心理学界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基层,融入社会服务与治理。”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教育部部长助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心理服务体系需文化归根,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解决过去在教育、家庭、治理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推动心理学与文化融合。同时要以人的尊严与成长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多部门协同,共同构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同体。
图为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主席梅建致辞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主席、原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梅建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心理服务已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和生活,但当前仍面临理念更新、模式突破、队伍提升、文化回归等挑战,这也是本次大会要共同思考和推动的方向。他强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心理服务不应仅局限于“治病救人”,更要成为社会修复与文化重建的重要力量,期望大家不忘本心,探索中找回文化之根、走出新路,让心理学更有温度,心理服务更接地气、更走人心。
杨淑文作主题报告 摄影 中国网心理中国 记者苏向东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席家庭教育专家杨淑文在《心安吾乡:家庭心理教育的文化根脉与心灵微光》主题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心生态、心力量、心希望”的家庭心理教育新基石:前者注重改良家庭心灵土壤,中者追求内在成长与外在环境的和谐,后者凸显家庭教育的长期价值。通过“点亮家庭教育心灯行动”,开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与服务站建设,以“预防为先、精准干预、联动合作”的策略,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圆桌论坛:心性的对话—东方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的相遇
第十六届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博览会同时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展商亮相,涵盖中国青少儿成长规划赋能平台、心理资源培养、图书出版、医疗科技、心理创业赋能、卡牌、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学习指导等前沿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完)
图为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博览会现场,与会代表体验心游卡牌。 摄影 中国网心理中国 记者苏向东
工作坊:舞中悟道——身心合一的老庄之旅 摄影 中国网心理中国 记者苏向东
(中国网心理中国原创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东方智慧如何赋能现代心理服务 心理中国专访张冉2025-08-09
心理中国9日18:30回放:民间文化的心理支撑力与不可替代性2025-08-09
心理中国大讲堂8月9日19:50回放:东方式疗愈的重建2025-08-09
心理中国大讲堂8月9日18:30回放:青少年心理困扰的本土画像2025-08-09
共议社会心理服务的创新路径 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2025-08-09
心理中国大讲堂9日20:00回放:我的焦虑我做主 家长教育焦虑应对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