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成立,首批38所学校加入
发布时间:2025-05-16 09:43:1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张娜5月13日,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启动会在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育集团)举办。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8所学校成为首批共同体成员校。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通州区教委、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引领下,共同体将聚焦“心理发展-学业成长双螺旋互促模型”,探索构建“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家校社协同共振”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可复制的学校心理健康治理现代化样板。
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育集团)是共同体发起单位。学校党总支书记王凤明介绍,通过构建“共生共长”的心育体系,学校开展了“课程-心智-生态”三位一体的育人实践,建立起AI心理云平台的精准支持机制。“多年实践让我们深知,心育不是一所学校孤军奋战的探索,而是一项需要区域协同、家校社协同的系统工程。”王凤明表示,共同体旨在贯彻“全员心育”理念,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孤岛化运作、碎片化干预、低效化协同等问题,从个体、组织、生态层面夯实“心理健康基座工程”,培养心智健全、学业有成、适应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启动会上,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副校长彭玉光宣读了关于成立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的倡议。与会领导启动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并为首批38所成员校授牌。首批成员校包括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等10所中小学校,天津市武清区、蓟州区等地的4所中小学校,河北省三河市、遵化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等地的24所学校。
根据《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章程》,共同体成员校将坚持“教育线、心理线”双核驱动机制,打造“教育心理双螺旋生态”,共同探索教育场景与心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将 AI预警系统与生物反馈技术融入传统心理服务,建立可视化心理健康数据驾驶舱;建立“家校社医”四位联动支持网络,形成“测评-干预-跟踪-提升”的闭环管理系统;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教师成为“学科教学+心理护航”的双重赋能者。各成员校通过共同体可以获得教师培训、学生发展、课程资源、标准化建设等多项支持。
当天,启动会现场还设置了“心理矩阵活动”体验区,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干部教师通过VR课程体验、AI心理访谈、心理罗盘等前沿技术,切身感受科技与心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师展示了“心理委员示范课”“生涯规划课”等特色课程,展现了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实践成果。
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州区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支持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和家校协同平台建设,推动心育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的成立,既是落实“全员心育”战略的创新实践,也开拓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共同体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建课程群、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当好服务员、做好枢纽站、建好试验田,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贡献京津冀方案。(记者张娜 学校供图 现代教育报)
网络自诊加剧心理风险 | 心理医生需要从诊室走进社交媒体2025-05-16
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体成立,首批38所学校加入2025-05-16
公开课 | NLP疗法及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2025-05-15
孕产期抑郁症患病率显著上升 多地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服务2025-05-15
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心理卫生科亚专科门诊开诊 涵盖青少年情绪障碍2025-05-15
专家共识发布:对抑郁症患者须进行全面持续的自杀风险评估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