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网上所谓心理科普不靠谱 别刷个短视频就对号入座

发布时间:2025-05-15 10:41:4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廖仕祺

“比恶魔还可怕的NPD,擦亮眼睛赶紧跑!”“6个信号证明他是NPD,快来测一测”……近年来,包括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内的各种人格障碍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网络上诊断人格障碍的短视频也大量传播。不少人给自己或身边人“对号入座”,进而陷入自我怀疑或人际关系焦虑。

短视频诊断人格障碍的做法靠谱吗?符合短视频里的描述,就意味着患上了心理疾病吗?5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本地专家。

对号入座

就可以识人查病?

“NPD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且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关于NPD的分析视频,一些热门视频的点赞、评论、转发量多达数十万人次;不少网友留言觉得自己符合相关特征,自行“诊断”后感到迷茫或焦虑。

“看了视频中分析的特征,感觉自己都中了,难道我不正常?”28岁的吴女士(化姓)经常刷到类似的视频,本就因为工作感到焦虑、需要寻求心理释放的她反而更加焦虑。在她观看的分析视频中,NPD型人格多具有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强、没有同理心、不爱反省与认错等特征。“确实我总希望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注,有时候还有点爱指挥别人、控制别人的喜好。”虽然吴女士对NPD人格在临床上的真实病理特征并不了解,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短视频,但她莫名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

让吴女士感到不安的是,在这些视频中,有些博主甚至会将NPD人格定义为“人格癌症”,是“无法被治愈的”,并且给出“遇到NPD的唯一方式就是远离他”的建议。评论区中,也有不少网友将这些特征套用到周边人身上。一位网友刷完关于NPD的视频后,发现一位同事完全能“对上号”,“现在我和其他人都会互相提醒,尽量避免和他接触”。这种“标签”式的“诊断”也让许多自我怀疑的网友陷入迷茫和困扰:“疑似确诊‘NPD’,我是不是没救了?”

刷短视频

诊断NPD并不靠谱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主任赵孟介绍,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且持久的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渴望被赞美,且难以关注他人需求,并可能通过操控、贬低他人来维持自我优越感。仅仅通过短视频里的描述对照自己的行为后,就进行自我诊断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在临床心理学与精神医学领域,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诊断需严格遵循专业标准,通过多维度评估完成,一般的评估流程包括结构化临床访谈、心理量表辅助评估、长期观察与行为分析。总之,临床诊断NPD需严谨、系统,要避免网络标签化的片面判断。

沉迷于通过刷短视频,来诊断人格障碍,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负面效应?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杜贺敏指出,简单对照网络信息就进行自我诊断,容易造成乱用心理学术语,仅通过碎片化信息而非专业科学的诊断,本身就容易引发认知偏差,从而导致正常人的人格特质被错误地病理化;长期接受标签化暗示,可能削弱我们对自身真实的认知,将行为机械归为“障碍特征”,而不是以开放的态度去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只是草率地给自己的行为下了定义,长此以往,会导致对自身的错误认知,从而引发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上的“速成诊断”可能使个人因怀疑自己有某种人格障碍而感到焦虑、恐惧,甚至放弃或推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当我们习惯于通过网络诊断去审视家人和朋友时,很容易给他们的言行贴上标签,有时候会放大对方言行的危害性,往往忽略了自己在人际关系里的真实判断,只是机械地对照短视频去评判人际关系,容易造成人际猜疑和疏离,最终破坏周围的人际关系。

对网络心理科普

应保持理性

网络诊断人格障碍的火爆反映了公众什么样的心理诉求?杜贺敏认为,网络诊断人格障碍的火爆,一方面反映了很多人有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强烈需求,比如想了解“我行为上为什么会这么表现”,“朋友又为什么是这样的”,他们想通过网络诊断,对自己或他人展现出的人格特质有一个快速地认识,从而缓解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归根结底是渴求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表现,更是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当感到不适时,会去思考是否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此外,网络诊断方便快捷,相比线下就医的繁琐,公众对线上的心理服务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于网络上心理科普内容的盛行,公众又该如何科学面对?赵孟主任建议,对于网络上的各种心理科普,大家要保持理性,学会判定科普内容是否科学,同一个话题要进行多方对比,至少查阅3个不同权威来源,观察是否存在共识。尤其涉及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时,不能只简单地通过网络诊断就去定义自己或他人存在心理疾病,网络信息只能作为探索的起点,不能作为诊断的终点,如果生活中确有困惑,可以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去评估。(楚天都市报 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陈红源 郑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