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问答

心理问答|入职不符合心理预期,当如何排解?

发布时间:2024-04-15 09:44:2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皮钧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毕业于985名校,考研经历“考研热”,毕业遭遇“求职难”,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入职现在的单位。

但是入职一年多来,我觉得难以体现个人价值,收入也未达到预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

请问我应该如何排解这种负面情绪?您是否有一些好的破局建议?

小周

2024.04

给小周的回信

小周:

你好!

你提出的问题,对现在的青年是比较有普遍性意义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交流,让你的心境和认知有所调整。

你在工作中因为遇到诸多情况而出现负面情绪,这其实在青年人入职的时候非常正常,就像你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面对不熟悉的很多情况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一样正常。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两三年,所以在青年入职最初的两三年,调整情绪其实是第一位的。

我曾经在回答青年问题的时候提出过:职业生涯设计需要用长周期来看。为什么用长周期来看呢?因为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整个世界格局、国家发展的影响。人生不怕路远,就怕路走错了。因此我认为,青年人应该把自己的计划分成20岁阶段、30岁阶段、40岁阶段来做长周期的规划。

20岁阶段主要是要多经历。因为很多人刚从学校里出来,并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甚至有人走到人生终点,都没有真正找到自己适合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在20多岁的时候多经历。比方说你可以选择和你本专业有关的事情,加入企业,或者做一名记者,当一段时间志愿者,做一个小买卖,甚至出去旅行一下,做一些公益活动,等等。只有多经历之后,你才知道自己人生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并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愿意选择的一条路。这需要丰富的经历作为基础。

30多岁主要是选择行当。当你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你可能就会有一个职业考虑:人生的职业选择,都是为社会服务,比如这几个大的方向——从政、从军、从商、从文等等。如果从政,你就要有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想,其实从政是很艰辛的一条路。好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去体制内工作或是当官,其实完全不是,它要求你全身心投入到为大家服务这样一种工作中去。从商是从事经济工作,它需要你有一些对经营的敏感性,甚至需要一些天分。你要有产品思维,你需要有建立人脉的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你的管理能力,对高收益有着一种执着的劲头。如果你在经历中发现自己有这种特长,你倒可以选这个行当进入。从文就是做学问。如果选择这个工作,你要问一问自己:你能否坐冷板凳,能否看完很多艰苦的课题之后,哪怕经历是痛苦的,但是内心却是甜的——如果是这样,就证明你适合做学问。所以,30多岁要选行当,选了合适的行当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究竟将来能够发展到哪条路上去。

40岁以后主要是选岗位。其实每个人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有人适合主内,有人适合外联,有人适合做科研,有人适合做管理,有人适合和人打交道,有人适合和物打交道。所以你到40岁以后,就会选择你合适的岗位,此后20年,就是踏踏实实在你所喜欢的行当里面、在你能够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来发展。很多年轻人把这条路走反了,一开始工作就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反而对这个行当、对自己将来适合走什么样的路,没有做很好的了解。

也会有许多朋友会说:现在收入这么低,没有太多回旋余地。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正视:一个人只要踏入社会,就有一个很大的责任,要先养活自己。特别是在中国,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是有着无穷的机会的。养活自己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就要先拿出给自己打工那种心态来。有的年轻人留学时,为了支撑日常的学费,会去端盘子、洗碗来打工挣钱;有的年轻人大学就开始兼职做家教、发传单……但是,还有些青年缺乏这种心态,他总觉得,我一定要找一份好工作,让我过上好日子。其实在年轻的时候,养活自己就是你最大的责任。如果这一条都过不去的话,其他都无从谈起。走上社会就必须养活自己,这样讲是不丢人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真正在人生中有获得感,我们就要像很多伟大的人物那样,在年轻的时候树立起为多数人奋斗的心态。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像马克思所讲的那样:我们的事业是属于人类的,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热泪——但至少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真正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一种行当、一种职业。在这种事业氛围中,即便是你在具体事情上会有一些困难,但是你的内心永远是一片光明,因为你的前途是和这个事业本身的光明紧紧连在一起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皮钧

2024年4月13日

中国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