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我国学生群体近3亿,开展心理健康研究与教育,须摸清“家底”

发布时间:2024-03-26 08:45: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俞国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去年报告中提出的“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此次对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我国学生群体总人数近3亿,开展心理健康研究与教育,必须摸清“家底”。

鉴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状及其给学术界、教育界和政府决策造成的困惑,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将心理健康问题分为内化问题(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等)与外化问题(攻击行为、自我伤害等),详细比较了2010年至2020年我国大中小学生内外化问题检出率的特点与差异。结果发现,总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问题依次是抑郁、睡眠问题、自我伤害、焦虑。

研究发现,2010年至2020年,我国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特别是互联网文化潮流的兴起可能是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转型是影响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文化潮流是影响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直接媒介,家庭和学校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维、综合治理,开展全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而言,重点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初步认识自我和调适情绪,为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重点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集体意识和健全人格,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是要引导他们科学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在自我认识和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调控情绪情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积极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点是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其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异性同伴关系,提高承受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决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紧紧抓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缰绳,多管齐下、多方协同。

我国大中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立足我国实际,心理健康研究重在“深耕细作”,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服务重在“追根溯源”,心理健康政策制定重在“与时俱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编制科学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和筛查标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动态监测体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康报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