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访谈

心理学家马皑:好家庭要聚人气、讲和气、养正气

发布时间:2023-06-20 08:51:58 | 来源:婚姻与家庭 | 作者:李际昕

采访对象:马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内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著有《犯罪研究之我见》《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作用》《犯罪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等。 心理标签: 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气”:人气、和气和正气。唯有“三气”合一,家庭才能成为孩子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

我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多年,发现无论是阶段性的青春期犯罪还是终生犯罪,都离不开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气”:人气、和气和正气。

聚人气,给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

所谓人气,是指家庭结构的完整。聚人气,就是在不同结构的家庭中,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2022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保护仍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抬头,家庭监护缺位比较突出。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难得陪伴孩子,建议在家时要多与孩子互动,一方面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另一方面让孩子与父母在心理上更贴近。

10岁之前的孩子,每天临睡前,父母一定要陪在身边,既可以亲子共读,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一天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很多父母只关注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三句话不离学习、作业与考试,导致孩子心生反感,家庭氛围也很糟糕。这样的关心与陪伴,让孩子感受不到爱,自然也不可能让其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最重要。它就像一座水库,智力、认知、情绪、人格……都是汇成水库的小河,同时也是学习的源头。只有水库饱满,学习这条支流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我也工作繁忙,但在陪伴孩子上有几点经验之谈。比如只要有时间,户外活动好于户内活动。全家人可以一起去公园踏青,拥抱蓝天,感受阳光的抚摸。带孩子去打篮球、骑自行车,运动能让身体分泌多巴胺,使人心情畅快,也能有效隔绝手机、电脑对孩子的干扰。

另外,和孩子相处时,要多谈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引导他往父母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懂得顺势而为,从他正在做的事情中去提问、启发。儿子四五岁时,非常喜欢动画片中的恐龙,我先带他去动物园找哪些动物像恐龙。大象像霸王龙,犀牛像三角龙……通过观察、思考和查阅,儿子得出一个结论:动物园里没有恐龙。这时,我才带他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自那之后,自然博物馆成了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父母还要甘当小学生,真诚地向孩子请教自己不懂的东西,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儿子十一二岁时,爱打游戏。一次,我在办案中发现作案人是青少年,爱玩某款电子游戏。于是,我向儿子请教这款游戏中有多少个角色,每个角色的作用是什么。他立马查阅整理,兴奋地向我一一介绍。我顺势引导,向他提出一个要求:如果打游戏,一定要组队。他爽快地答应了。组队也是孩子的一种交友方式,需要彼此协助、认真思考以及各种策划,这样便能把游戏的负面因素转化为正向作用。

当然,每个家庭的具体境况不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不在家的情况也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曾见过一个男孩,他的父亲在部队,常年不在家。但他的母亲很有智慧,经常把自己的弟弟叫来陪儿子一起运动、玩耍。在男性长辈的陪伴下,男孩变得独立、阳光和自信,弥补了父亲不在身边的缺失。

对于离异家庭,我的原则是哪怕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一定要很近。双方都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承担父母应尽的义务。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前夫或前妻有任何贬损,在其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否则时间久了,孩子势必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留守家庭同样是一大难题。“抱着你,就没法养活你;放下你,就不能陪伴你”是这类父母的无奈。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要多视频聊天,多关心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不孤单。社区或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自助,让他觉得:我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一起,就不孤单了。形成这种心理上的相互依赖,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这句话说出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儿童、青少年阶段正是习惯培养、人格养成的关键期。父母要多与孩子互动沟通,让他感受到陪伴、支持与无条件的爱。这将会成为其今后人生中抵御不良诱惑、保持勇敢乐观的无穷力量。

讲和气,给孩子释放情绪的空间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46%从没有寻求过任何帮助。这个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但当今社会内卷严重,父母的急功近利和高焦虑已经严重挤压了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揠苗助长的教育手段也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压抑。如果父母的沟通方式不当,让孩子压抑的情绪无法释放,就会造成厌学、撒谎、学习动力不足、抑郁等种种问题。

一次,我们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个12岁小男孩。“妈,我有抑郁症,你一定要为我找一位最好的心理医生!”他一进门就对母亲大声嚷嚷。但我们认真评估之后,发现他的症状并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男孩反复沟通后才得知,他的父亲能力卓越,整日忙于工作;母亲则是高学历,在单位担任领导。这对优秀的夫妻望子成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孩子必须超过我。”男孩准备小升初那年,父母给他报了许多补习班。每到周末,母亲便带着孩子在各个补习班之间奔波,母子俩都疲惫不堪,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疲惫和失望让母亲对孩子说话时态度很不和气。

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孩子渐渐出现自残倾向,经常用刀将自己的胳膊划得伤痕累累。他还主动找到学校的心理医生,说自己有抑郁症。一旦母亲不为他退掉补习班,便以再次自残及抑郁症相威胁。

我建议孩子的母亲一定要减压:“你是要人还是要成绩?现在,孩子用撒谎的方式来应对这件事,如果你们继续置之不理,将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或习惯性自残,以此来引起你们的关注,到那时后悔也晚了。”这位母亲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学习平和地与孩子沟通,取消他不愿意上的补习班。现在,孩子的自残状况已经基本消失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从小,药家鑫的父母对他采用的是典型的高强度、高期望、高惩罚的教育方式,让他逐渐形成懦弱自卑的逃避型人格,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法庭上,药家鑫说过这样一段话:“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每天除了无休止地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觉得别人都很快乐,只有我做什么都没有意义。”粗暴高压的教育、无处安放的压抑,药家鑫的悲剧难道不足以让天下父母警醒吗?

人的性格一半来自先天,一半来自后天塑造。父母用什么方式来教养,结果大不相同。以居高临下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就会引发两代人矛盾对立的状况,与我们想实现的教育结果南辕北辙。

我的儿子一直有非常严重的起床气,从小到大,一叫起床,他就满脸不高兴。曾经我很困惑,对这种行为的态度也一度不友好。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从幼儿园到初二整整9年时间,学校都离家很远,儿子每天必须早上6点起床,困得在车上吃饭时连眼睛都睁不开。对他而言,起床是和痛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和神经记忆。所以,只要一起床便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至今感到有些遗憾,如果当年能够早想明白这一点,自己一定会对孩子的情绪给予更多包容。

除了急功近利与高焦虑之外,导致父母对孩子不够和气的常见原因是孩子不听话。“你让我做,我偏不做!”明明父母是对的,孩子偏偏对着干。要么公然顶撞,要么阳奉阴违,把父母气得暴跳如雷。以上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所谓叛逆期孩子特有的表现。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叛逆十分愤怒,也很慌乱。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叛逆不是坏事,只是一种心理断乳。人生只有经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断乳,才能真正脱离母体,独立地走向社会。如果孩子事事听父母的,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他将来就是妈宝。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一定要采取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要理解孩子也有情绪。他发火时,你冷处理,暂时不要打扰他。等他冷静下来,再尝试用轻松平和的方式与之交流。你要允许他反驳,和你拧着来。同时,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告诉他这样做可能会承担的后果,让他自行判断能否承担。另外,你要多给建议,少给决定。比如,周末孩子不想写作业,你可以给他3个选项,要么先写再玩,要么先玩再写,要么把玩与写合理穿插。在被尊重和有掌控感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决定。

孩子有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父母要懂得接纳和引导。看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好好说话,恰当地疏解和应对,再大的危机也能消弭于无形。

养正气,以身作则方能成就孩子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首先,它充满在天地之间,是一种十分浩大、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孟子口中的“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父母要养正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好榜样。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在生命的最初并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父母的行为准则便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

有一个农村男孩,他的父亲因吸毒、贩毒而被捕。母亲一气之下离婚改嫁。家里只剩他一人孤苦无依。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他只好辍学,整日在社会上流浪。后来,男孩父亲被判刑并收缴藏匿的赃款。在父亲的判决书上,他发现原来贩毒这么赚钱。于是,衣食无着的他开始贩毒,最终成为当地有名的毒品经销商,选择了一条和父亲一样的不归路。

这是我在少管所亲眼看到的真实案例。如果父母能够脚踏实地地生活,孩子走歪路的概率就很小。这些年来,还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案例,是与家庭暴力相关。我曾经采访过一名少年犯。他的父亲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对妻子拳脚相加。母亲负责操持家务,十分辛劳。由于少年的成绩不好,母亲经常向父亲告状,母子俩的感情并不融洽。受到父亲影响,孩子也不尊重母亲。在一次争吵中,孩子手持火钳失手将母亲的右眼打伤。家庭暴力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这位父亲没有遵纪守法,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前阵子,考上重点高中的网红少年钟美美在节目中谈到自己的家庭,几度落泪。看似阳光幽默的他,其实一直生活在一个父亲长期施暴的环境中。正是父亲的不良示范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形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除了遵纪守法,父母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直诚信的好榜样,切忌说一套做一套。你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却从不读书,每天视频刷不停;你要求孩子诚信,自己却动不动为占便宜撒谎;你要求孩子待人真诚,自己却总是牢骚满腹,背地里说人坏话……时间久了,你的言谈举止、行事风格甚至三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正气中,除了正义还有道德。一些父母不是自己立身不正,而是忽视了道德教育,因为教育不当把孩子养歪了。比如溺爱孩子,养出极端自私的小霸王。这类孩子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攻击性很强。忽视孩子,养出逃避型人格的孩子。这类孩子封闭、敏感,缺少共情能力,在集体中很容易被边缘化。一旦出现利益受损,同样会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这两种人格特质都是父母在不经意间固化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而我接触过的所有青少年犯罪案例,都能看到不良习惯的影子。

好家庭,一定要有“三气”。人气让孩子更安全,和气让孩子更快乐,正气让孩子的幸福更长远。唯有“三气”合一,家庭才能成为孩子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