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拒绝上学门诊”火爆 促进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就是最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5-04-15 09:24:5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蒋璟璟去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开设“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1万人次。校园暴力、学业压力、焦虑抑郁……医生指出,生物、心理、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孩子拒绝上学的行为。接诊过程中相关医生发现,一些父母过来求助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认为看完医生孩子就能回到学校了,有的家长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这些做法都会增加孩子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央视)
继“学习困难门诊”之后,“拒绝上学门诊”也火了。这种“火”,一则在于需求、业务量层面的火热,也在于网络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的火爆。看起来,这似乎又是一次将“学习问题”“学业问题”病理化解释和诊治的探索性实践。在学校、家庭“无能为力”之后,医院、医生,俨然成了某种意义上“最后的希望”。一些家长带着“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期待慕名而来,这份“最后的希望”,却也未必总能不负所望。而尊重复杂性,本身就是医学的专业视角。
看似新奇的“学习困难门诊”,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前世今生。据悉,相关医院最初是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明乎此,我们其实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判断。首先,“学习困难门诊”并不神秘,其并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创新突破”“最新科研成果落地”;再者,“学习困难门诊”并不虚浮,而是有着非常扎实的学科理论和临床经验支撑——知识不断细分、科室不断细分,这其实是现代医学的大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上学门诊”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孩子拒绝上学”的问题,其内在的逻辑其实是,通过门诊,找到特定对象行为异常背后的心理因素或身体因素等等,通过对症施策,改善既有的身心问题,继而“顺带”实现让孩子愿意回校上学的结果。这是一个“欲速不达”的过程,大概率很难有“快速见效”的神奇。所以,家长们还是应该端正预期,不要有去看了“拒绝上学门诊”孩子就能马上不拒绝上学的过度期许……很多网友呼吁本地医院也开设相关门诊,或许多少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相比于让孩子回校上学,让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是重要得多的事情。而“拒绝上学门诊”的名头,能让更多家长注意到、更愿意将孩子送去诊疗,这其实就是其最大的意义。(封面新闻蒋璟璟)
中医心理技能培训基地落地天津 中医心理服务迈向标准化发展新阶段2025-04-15
2025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启动 科技赋能心理健康教育2025-04-15
心理与生活 | 他人的敌意,是真还是假?2025-04-09
心理百科丨老年“弱适应综合征”的应对策略2025-04-08
比情绪稳定更重要的,是情绪自由!可惜很多人都没有2025-04-03
世界孤独症日:“丝路星语”关注“星宝”家长心理健康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