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抑郁症等位居中国青少年心理疾病前5位 多被家长忽视

发布时间:2023-08-22 08:50:0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社会心理问题上升,其中儿童青少年群体问题凸显。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日前在北京举办的“健康中国论坛2023”上表示,当前注意力缺陷、焦虑症、对立违抗障碍、抑郁症、抽动障碍是排名前五位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社会交往、生活方式、饮食睡眠、活动空间不足、学习压力过大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如何将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到儿童保育体系中,是需要国家层面重点推动的议题。

在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下,郑毅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是17.5%,同期的成年调查患病率16.57%。“青少年6岁到16岁的学校人群中,有17.5%是有精神障碍的。其中,实际上得到合适诊断治疗的青少年占比只有不到20%。这是很大的问题。”郑毅说。

据郑毅团队调查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前五位的问题:第一位多动症,第二位焦虑症,第三位对立违抗障碍,第四位是抑郁症,第五位是抽动障碍。郑毅介绍说,对立违抗障碍,就是在外面胆小,也不敢说话,但是在家里是小霸王,打父母骂父母,不听话,到青春期对立违抗等,这是精神心理问题。抽动障碍是孩子挤眉弄眼、清嗓子、出怪样等,也是一种精神障碍。

通过调查,郑毅团队得出结论:第一,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不少,不比成人少;第二,忽视了疾病结构,很多家长不知道多动症会需要到精神病院诊治。

“其中,男孩子问题出现的早,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趋向稳定。青春期女孩子问题特别明显,自杀、自残情况增多,所以在诊断和发现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年龄阶段和性别特征,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郑毅说。

郑毅曾经采访过一个留守儿童项目,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高峰年龄普遍集中在孩子6岁之前和18岁之后。他们觉得小孩有爷爷奶奶看着就行了,18岁成人了不需要看管了。郑毅说:“这种安排恰恰错了,6岁之前是不应该出去打工的,6岁之前是规则养成、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6岁之前没有陪伴,没有很好的心理关注,没有很好的教育,不懂规矩,只是爷爷奶奶的过渡保护,这些现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到成年仍然可能很严重,到了老年还没有消失。儿童心理健康如果没有很好地干预,人的一生都会受影响。” (苏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