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设论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 护航儿童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04 09:30:00 | 来源: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6月3日,“2023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美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项目同时启动。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6月4日讯(记者 苏向东)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破坏孩子们宝贵的专注力,如何破解中国式家长过度养育的困境,让孩子们的身心获得自由健康的发展……6月3日,“2023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多维视角,深入探讨儿童认知健康与家庭养育的关系。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在关注儿童学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2022年1月1日,我国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设高峰论坛也应运而生。

作为第三届高峰论坛,此次会议聚焦“双减”后父母养育与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旨在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讨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环境,共同推动新时代儿童“心”护航工作的开展。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指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福建中科多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中科院心理所党委书记孙向红研究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侃研究员、国际应用心理协会(AAP)第七分会主席韩布新研究员分别致辞。

保护儿童的注意力

信息化时代儿童注意力的发展面临挑战

中科院心理所刘正奎研究员做论坛主题报告。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论坛紧扣时代教育发展,聚焦当下社会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关注儿童认知健康的重要性,围绕父母的养育目标与养育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就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能力、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认知能力等问题进行研讨。

来自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9位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身科研,从多元化的视角开展专题报告,分享了在儿童注意缺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读写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介绍了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

“信息化时代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正面临挑战。”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刘正奎在论坛主题报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数字化评估与干预》中指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破坏孩子们的主体性,使儿童丧失全神贯注的能力。玩手游、看电视、逛网店等等让孩子们拱手交出了自己宝贵的专注力,任由活动本身的规则来掌控自己,久而久之,可能自主专注的能力就进一退化、丧失。

刘正奎说,注意力缺乏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不能保持注意是很多种神经及精神疾患的重要的认知特点,最为典型的是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儿童ADHD的流行率在过去30年中逐渐增长,相较1980-1989年,2000-2011年ADHD流行率增加近倍(从3.7%到6.2%)。

注意力已是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儿童专注力发展出现偏离,不仅导致认知能力发展滞后,而且会给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业成就等带来系列问题。

刘正奎表示,注意力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之一。怎样在碎片化的时代思考?如何涵养宝贵的儿童专注力资源?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孩子病了,往往是家“病”了

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结合临床与家庭工作的实践谈了她的思考:孩子病了,往往是家“病”了,是家长养育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是家庭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著名心理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岳晓东说,中国的中小学生群体是全世界最累的同龄群体。过度养育,是中国式家教的巨大困境。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困境?岳晓东说,家长们要给孩子适度的养育,管教孩子严格而不严厉,关爱孩子宽容而不纵容。培养孩子自信而不自恋,规劝孩子明确而不唠叨。

“给孩子关键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孩子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孩子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岳晓东说:“家庭教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持续和真诚地付出。”

著名心理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岳晓东做论坛主题报告。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在圆桌会议环节,多位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新时代儿童‘心’护航对策与建议”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社会支持环境,推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与高效学习的建议,就父母在养育中如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建议。(完)